• 再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茅于轼

     由于1959~1961年三年灾荒时我国饿死过两三千万人,我们对粮食安全有特殊的担忧,这造成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深刻误解。加上某位Brown先生有意无意的引导,我国的粮食政策长期不能调整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不但导致几千亿元的经济损失,而且妨碍着农民转移进城,进入非农行业,以逐渐增加他们的收入。本文从国际贸易的角度讨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认为全世界的粮食供应是非常充沛的,我国买粮食只需出口创汇的1%都不到。保护粮食市场倒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一旦粮食市场被破坏,灾荒难免再次降临。

    2004年04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3 ] |[引用频次:47 ]
  • 长期隐性互惠合约下的超稳定社会结构研究

    石磊,钱勇

     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超稳定性特征。利用中国传统社会长期隐性互惠合约,说明了对于声誉偏离的冲击和整个社会结构具有趋向于超稳定状态的趋势。在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情况下,如果社会结构的设计者过于强调收益流的变化,就会导致社会基准声誉的调整,同时,我们指出了影响声誉收敛速度的约束因素。

    2004年04期 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0 ] |[引用频次:7 ]
  • 连锁便利店商圈特性的实证研究

    侯丽敏,郭毅

     决定零售店经营成败的三个关键因素是"选址、选址还是选址",因此,在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零售业态连锁便利店快速发展的今天,研究其商圈特性并为科学选址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连锁便利店的商圈特性的研究,提炼出对便利店经营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店址因素,包括通行量、商圈类型、商圈竞争程度、消费能力、可视性、动线性等,并利用定性、定量等研究方法分析上述因素对便利店经营业绩的影响,初步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2004年04期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2 ] |[引用频次:43 ]
  • 论金融管制与创新对银行货币创造能力的影响

    杨力

     本文结合金融管制和创新的环境,分析了银行在不同经营方针下适应客户需要而进行货币创造能力的大小。在金融业受到较严监管和资产业务为主导经营方针的条件下,银行适应性的货币创造主要表现为其资产组合的动态调节过程;而在放松管制和金融负债管理为主的条件下,银行的货币创造主要取决于银行产出的营运成本和违约贷款损失的累积概率分布;在当今随着金融创新的深入和在资产—负债管理为主导经营方针的条件下,银行适应性的货币创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最终导致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不断增强,这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来讲是非常不利的。

    2004年04期 23-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5 ] |[引用频次:2 ]
  • 地区间经济增长与国有银行信贷的实证分析

    郭为

     本文利用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增长数据详细考察了国有银行信贷在1979~2000年之间所起到的作用。我们发现,国有银行信贷并不是指向经济增长的,相反,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经济增长,而获得了一些其他的东西,如政治稳定等。增长在体制外进行。文章对此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2004年04期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6 ] |[引用频次:54 ]
  • 人力资本间接定价和剩余索取权安排

    卓越

     本文在间接定价理论基础上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纳入在一个模型中,通过甄别和激励的权衡解释了风险投资中的剩余索取权安排和报酬业绩敏感性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模型表明,剩余如何分享要综合考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者相对重要性的变化决定了风险投资合约中报酬绩效敏感性的分布和变化:事前信息越重要且不对称程度越高,报酬绩效敏感性越低;代理人的努力越重要且事后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报酬绩效敏感性越高。

    2004年04期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9 ] |[引用频次:2 ]
  • 企业互补性要素的创值性及其合约安排

    魏建中,段兴民

     自从科斯提出企业的合约命题和交易成本概念以来,以交易成本为基础的合约企业理论基本能够解释涉及企业发展的企业范围或企业边界的决定问题。但是,在试图回答企业产生的原因方面,该理论以及相关的文献并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本文从互补性要素系统的视角切入,运用互补性原理揭示了企业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企业产生的合约解释。同时,在合约企业的框架内,分析说明了现实企业中存在的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类合约。

    2004年04期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1 ] |[引用频次:5 ]
  • 试探中国“和平崛起”之路与能源因素的制约

    林珏

     中国"和平崛起"主要针对"中国威胁"论提出,它表明中国的崛起区别于工业先进国历史上的"战争崛起"、"掠夺崛起"。它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第一,中国将以和平方式崛起;第二,中国的崛起将为周边国家和世界带来发展的机遇和地区的繁荣;第三,中国永不称霸。不过,中国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经济增长在给世界带来更多劳动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的配置和资源短缺日益严重的问题,并加剧大国之间在石油等资源方面的争夺,从而影响到"和平崛起"进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在最后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2004年04期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5 ] |[引用频次:2 ]
  •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立法:一个分析框架

    常健

     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类金融控股公司在法律间隙中生存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处于脱法状态,蕴含着极大风险。从法治角度而言,政府经济改革政策或方案的出台首先应当立法先行,以法律促进和保障改革的发展与方案的实施,这亦是法治国家通行的原则。然而,被政府默许甚至批准设立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却又一次违反了这一法治基本原则。本文拟从各国(地区)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特点入手,在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现状及金融法制架构检讨的基础上,提出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立法基本框架的构想,并对我国金融立法的滞后性问题作一初步分析,以期政府能以法治的思维推动我国金融改革的发展和促进金融法制的健全与完善。

    2004年04期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7 ] |[引用频次:72 ]
  • 在文化的构建中弘扬人文精神

    陈新汉

     人类通过为我关系建构了与自然世界相对应的文化世界。人的存在及其活动是文化世界的核心。实践活动在本质上的自由特性决定了人的本性是自由的。作为对文化世界观念反映的人文精神的本质规定,就是对自由的追求,体现着对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对人文精神的理解见仁见智,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人文精神必须在文化世界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特殊方式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本质,对人文精神的弘扬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2004年04期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0 ] |[引用频次:3 ]
  • 比喻与虚拟空间

    盛若菁

     本文以合成空间理论为基础,着重探讨了比喻虚拟空间的建构方式及语用功能,认为其构成方式主要有:倒置法、置换法、组合法、融合法、梯级含义缩放法等。比喻虚拟空间的合成是一种有效的认知方式,具有扩展思维空间、扩大比喻关系的选择、创造范围、劝慰、委婉、点化、述理、强调、幽默等认知语用功能。比喻虚拟空间的建构兼具积极、消极语用功能。

    2004年04期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8 ] |[引用频次:2 ]
  • 下载本期数据